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vr正在刷新艺术的可能性 - 人文聚焦

    刚刚于上海落幕的《印象派大师德加中国首展——舞动的艺术》中,VR技术的运用令人大开眼界——观众可以走进德加的画作,不仅感受德加作品中舞者的优雅,还能在虚拟空间中拿起画笔创作舞动的艺术。无独有偶,VR技术同样出现在了正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 《明清御窑瓷器——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》上——戴上VR眼镜,观众就从紫禁城穿越至江西景德镇的考古现场,将烧造瓷器的窑炉、装烧瓷器的匣钵、散落在工地的瓷片一一尽收眼底。

    虚拟现实的VR技术正在刷新艺术的可能性,无论是观赏艺术的途径,还是创作艺术的方式。

    改变观赏:生成全新的浸入式展陈空间

    在热门博物馆里观赏旷世杰作的体验,有时候并不那么美好:需要踮起脚尖、拨开人潮,视线触及艺术品可能也就短短几秒钟。而借助VR技术,人们将产生身临其境、置身于艺术品面前的错觉,并且感觉每件艺术品都是专为自己展示的,近距离,360度,现实中由于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的遗憾都能得到弥补。

    人们欣喜地发现,这样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,就在最近一两年间。

    谷歌放出“大招”,开发了一款名为Arts &Culture (艺术和文化) 的App。戴上VR头戴式显示设备Google Cardboard,用户将被“传送”至70个国家的上千座博物馆、美术馆——望见美国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,参观大西洋上的罗宾岛博物馆,甚至清楚听到伦敦德威公共画廊讲解员细致耐心的介绍。

    在纽约一位游戏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下,梵高的名作 《夜间的咖啡馆》 搬进VR设备中,从平面的画卷延展成立体的空间。观众可以走入画中,与画中人面对面,感受灯光的闪烁、影子的晃动,切身体悟艺术家通过透视空间与突兀色彩所想要传递的一种压迫感。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,不仅能看到以往在画中不曾留意的细节,还能体会到艺术家当时可能经历了什么才创作出此画。

    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达利博物馆将达利的名作 《对米勒  的考古学回忆》 通过VR技术改编成一个可以切切实实走进的“梦境”。观众能在画中一望无垠的广袤天地间四处游走、探索,看成群的飞鸟朝自己飞来,邂逅那只“凯旋的大象”,抬头望去,还能瞥见一弯新月高高悬在上空。

    中国古代名画《听琴图》也由国内工作室开发成了VR体验作品。观众能够穿越至画中所处的宋代,与宋徽宗一同品味瑶琴的精妙,当与徽宗身旁的书童四目相接时,还会看到他欠身施礼,随后跟在自己身后。

    眼下,VR技术一方面令线上的虚拟观展大有可为,另一方面也深受线下不少实体博物馆、美术馆的青睐,丰富也升级着既往的观展体验。

    改变创作:进入作品内部三维作画

    VR技术在艺术领域绽放的光彩,远不止于观展时的身临其境。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,它甚至在改变艺术创作的面目。

    约半年前,谷歌推出的VR绘画应用Tilt Brush让人们狠狠讶异了一把——进入虚拟世界算什么,在三维空间中作画,自己描绘一个崭新的世界才叫酷炫! 人们可以从任何角度去调整和移动整个作画平面,画出富有景深效果的图形,比如画一座房子,一会儿“钻”进房子装修墙壁、地板,一会儿“走”出大门在屋前栽上一棵树。

    哪知,没过几个月,Facebook旗下的Oculus公司则又研制出了VR 绘画应用Quill,足以抗衡Tilt Brush。它不仅支持3D 环境下的绘画,还为绘画加入了时间维度,每幅作品都是随时间一笔一笔徐徐展开的。

    已经有一批VR 艺术作品相继问世,刷新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了。比如在谷歌 Virtual Art Sessions 项目中,一组3D、360度视频专门用于展示6位艺术家创作VR作品的过程。2016年“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”中,14部穹顶VR作品构成的“沉浸专题”,也以全新的叙事逻辑和技术开辟出艺术创作的全新领域。

    运用Titl Brush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Steve Teeple坦言:“VR 绘画与自己从前经历过的其他创意经历的确有很大的区别。创作时,感到唯一的限制是自己的大脑。”他认为VR 绘画带来的挑战不仅仅在于从二维到三维,更在于自由移动并从不同角度查看作品时给创作过程带来的影响。这对于创作思维而言可能是颠覆性的,需要彻底放弃以往的创作习惯,尝试形成新的理念。

    驱动艺术的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善于运用技术的创想

    VR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革新是石破天惊的。有人预言它将开创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,就像当年横空出世的电影技术一样。

    然而,请别忘了,VR 技术本身只是一种媒介手段,它最大的价值在于——提供了一种“算法”,一种思维方式。填充其中的人类独特的审美想象,才是VR艺术的灵魂,饱含着艺术家技法与经验、情感、想象、构思、创造等等碰撞的火花。

    未来,如何让VR技术为导赏所用、加深观众对于艺术品的感知与理解,这考验着博物馆、美术馆在展览策划与呈现方面所花费的心力;该怎样以VR 技术缔造出令人尖叫的艺术奇观,这需要艺术创作者找寻到自身的人文落脚点与意欲传达的精神世界,充分发挥VR 特性。

    VR之后,定然还会出现下一个现象级技术。今天看来酷炫的技术,若干年以后终将被新的浪潮所淹没,不再新奇。只有不断释放的创想才会转化为绵延不绝的艺术生产力。

    相关链接

    科技促成艺术史上多次变革

    油画颜料的发明

    14世纪末,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·艾克兄弟用亚麻籽油、松节油等调和颜料,调制出了油画颜料。用这样的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,行笔流畅,媒剂速干,多种颜色调和也不会变得肮脏,而是呈现出丰富、逼真的色彩,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,逐层覆盖,产生立体感。自此,真正的油画得以诞生。当人们有能力把人画得有模有样,文艺复兴才有机会开始。

    摄影技术改写绘画史

    19世纪上半叶,摄影术出现了,将客观图像忠实地记录下来,使人们在异时异地对某些人像、事物获得准确的犹如目睹的信息。摄影术对此后的艺术面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。有的画家直接用照片作为素材,甚至用照片完全代替了写生,安格尔名作 《泉》 的素材就是法国摄影家纳达尔的一张摄影照片,马奈名作 《草地上的午餐》 也有摄影照片作为底子;有的画家不自觉地“拿来”照相机的取景方法,形成一种新的构图法;摄影术对绘画尤其是写实绘画的冲击,更迫使绘画真正开始寻找自 己的方向,不以形似作为第一要义,印象派、野兽派、立体派、抽象表现主义、表现主义、未来主义、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美术一股脑儿地涌现。

    计算机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

    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。1990年代以来,随着计算机的普及,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电脑绘画开始产生,可以是二维或三维、静止或动画。它的创作都在电脑中完成,借助绘图、设计软件,很容易进行修改,还可以进行可逆操作,恢复前面的创作步骤,这些都是传统绘画不能比的。